全球暖化,與你我有關
1970年代迄今,每10年都比前10年更加溫暖
溫室氣體並非影響地表氣溫的單一因素,水氣、氣溶膠(aerosols)與聖嬰現象都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子。
圖片取自:The Economist-A warming world
英國重量級期刊《經濟學人》(The Economist)9月21日刊出題為〈氣候變遷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〉(The past, present and future of climate change),提出科學數據全面駁斥氣候變遷懷疑論,強調全球暖化危機是「現在進行式」,且人類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正是讓地球升溫的元兇。
風力和太陽能如今已佔全球總發電量的7%,若要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須達到總量的50%,且必須能應付全球不斷成長的電力需求。現今,將水力與核能等發電方式包含在內後,再生能源發電的所需成本平均而言已低於傳統發電方式。
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(BloombergNEF),全球汽車只有0.5%是電動車,若電動車所佔比例上升,也代表(零排放)發電量需要進一步增加。
圖片取自:The Economist-Global warming 101
溫度上升,GDP下降,貧富差距加劇
來自國際貨幣基金(IMF)、劍橋大學和南加大的研究人員發現到溫度與經濟成長有絕對相關。
由於溫度上升,2100 年全球 GDP 倍增或減半,結果顯示人均實質 GDP 都將低於任何一個結果的 7.22%。
未來預估全球GDP指標下降變化
|
|||
美國
|
中國
|
歐盟
|
|
2050年
|
-3.7%
|
-2.5%
|
-2.5%
|
2010年
|
-10.5%
|
-4.3%
|
-4.6%
|
研究人員寫道:「全球均溫持續每年上升攝氏 0.04 度,導致產量大幅下降,未來實際人均產出將減少。此外,這個結果不分貧窮或富裕、熱帶或寒帶國家,一體適用。」
實際人均產出預估變化
|
|
2030年
|
-0.8%
|
2050年
|
-2.51%
|
2010年
|
-7.22%
|